资源:打造产业集群核心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-新华网
新华网 > 广西 > 政务信息推广 > 正文
2025 11/24 19:21:36
来源:资源县粤桂办

资源:打造产业集群核心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

字体:

  乡村振兴,产业为基。近年来,资源县立足粤桂协作机遇,依托特色生态与中药材资源禀赋,以粤桂协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核心载体,通过强集群、延链条、促融合,构建起“一产中草药种植筑基、二产精深加工增值、三产文旅康养赋能”的全链条发展体系,实现了产业提质、农民增收、乡村焕新的多重突破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
  资源县投入4.8亿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,建成85106平方米的产业园区,形成“10栋标准车间+1栋综合服务用房”的空间布局,预留300亩二期用地拓展空间。通过精准招商,成功引进修正集团、源创医汇等42家企业落地,10家企业已投产运营,取得15个医疗器械注册证,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从“零”到“一”的历史性突破。集群带动中药材种植规模达27.6万亩,年产值超10亿元,构建起“种植-加工-研发-销售”一体化产业生态。

资源县粤桂协作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大楼

  三产融合纵深推进,价值链条持续延伸。 资源县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建成100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,带动2654户8763人参与种植,每户年增收4000元以上,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受益;依托产业园精深加工中心,开发中药饮片、中成药、大健康产品等多元业态,修正集团大健康产业园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加工,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;串联生物医药产业与生态文旅资源,打造3条农文旅融合体验线路,覆盖2个特色田园综合体,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;国际漂流农文旅项目配套农产品售卖区,直接带动村民自产百香果、猕猴桃等产品增收。

  联农带富机制健全,民生福祉持续改善。资源县产业集群构建起土地流转、务工就业、入股分红、订单帮扶等多元利益联结机制。项目建设阶段提供30-50个临时岗位,投产初期年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,全面竣工后预计可容纳2000余个就业岗位,人均月增收超1000元。通过资产折股量化,周边10个村集体经济年均获得稳定分红,其中20%以上用于助学、助困等公益事业,实现“产业兴、村民富、集体强”的良性循环。

衫源医疗员工在粤桂协作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工生产产品。

  品牌影响不断扩大,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。资源县培育“蒲竹山”“山益厨园”等本地中药材品牌,5家企业获有机产品认证。借助广西中医药产业交流大会、粤桂协作供销大集等平台,通过直播推介、专场展会等方式拓宽销路;联动粤港澳大湾区旅行社踩线推广,将资源县中药材产品与文旅资源推向更广阔市场,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与市场溢价能力持续提升。

  创新产业链培育模式,强化龙头带动与协同发展。资源县以修正集团、深圳市医药行业协会为核心牵引,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,形成“龙头企业引领、中小微企业配套”的集群格局,42家落地企业涵盖原料加工、设备制造、产品包装等多个环节,实现产业链内部资源共享、成本共摊。“产学研用”协同创新,依托中原药谷科创园汇聚16支创新团队,与广西中医药大学、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建立长期合作,共建产学研科研工作室与实验科普基地,重点攻关中药材精深加工、药食同源综合开发等关键技术,转化科技成果29项,推广水肥一体化栽培、智能配方施肥等新技术,提升产业链科技含量。 “定制化”产业链延伸,针对入驻企业需求,预留300亩二期用地进行“一对一”量身定制建设,支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拓展产业链环节,例如为医疗器械企业配套建设净化车间,为中药材加工企业增设提取生产线,实现产业链柔性延伸与精准匹配。

  激活三产动能,拓展融合增值空间。资源县打造农文旅融合线路,整合丹霞地貌、红色文化、田园风光等资源,推出“资水丹霞”“红色生态”等特色线路,串联产业园区、种植基地、景区景点,实现“工业+农业+旅游”联动;创新文旅运营模式:引进“吾乡”乡创团队运营乡村示范点,开发采摘体验、药膳餐饮、文创产品等业态;通过携程、抖音等平台开展线上推介,举办采摘节、漂流季等主题活动,实现“流量变销量”;完善配套服务体系:联动农家乐、民宿推出特色套餐,优化“游购娱住”消费闭环,推动从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转型,最大化释放产业集群带动效应。(侯自国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陈燕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