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从短剧取景场到产业创新策源地
11月,由中泰合拍的微短剧《萨瓦迪卡—泰境奇缘》在南宁市北投·明月荟影视基地顺利杀青。该剧以中国考古学家与泰国民俗爱好者共同破解千年密码为主线,融入“AI解密+悬疑爱情”叙事结构,取景涵盖广西喀斯特地貌与泰国曼谷地标,将向东南亚多国发行。而刚投入使用的北投·明月荟影视基地,占地面积约115亩,打造了东南亚风情街等建筑街景,正致力于成为都市微短剧实景拍摄基地。
得益于邻近东盟国家的地理位置、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,以及今年8月出台的支持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,南宁市如同一块强力磁石,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微短剧剧组进驻、企业扎根。
数据显示,南宁目前已汇聚1255家短剧相关企业。从偶然走红到产业集聚,已成为微短剧热门取景地和企业集聚城市的南宁,正通过政策赋能、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,全力推动从短剧取景场向产业创研高地的跃升。
“天然摄影棚”的吸引优势
与重庆、厦门、无锡等全国知名“剧组城市”相比,南宁在影视行业长期以来较为低调。然而,不少细心的短剧迷发现,去年以来,《此刻无声》《步步深陷》等多部爆款微短剧都在南宁取景拍摄,南宁摇身一变成为微短剧中的“A市”,南宁大桥、青秀山、亭子码头等带着浓浓“南宁味”的地标与美食频繁亮相剧中。
“南宁绿城名声在外,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取景地,城市风光、南国风情、东盟元素等都让场景加分。”广西山海星辰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周培金介绍,他们的文旅短剧《绣缘》,就以南宁为城市背景,以绣球寻根之旅为线索,融合了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元素,充分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。
同时,南宁长夏短冬的宜人气候,每月轮换的花海景观,让爱情剧、校园剧等浪漫题材取景无需滤镜,完美适配微短剧小场景、短周期、低成本的特点。南宁本地演员韦程瀚感慨地说:“南宁一年四季气温适宜,剧组全年都能开工。得益于产业发展,我从影近10年,现在不离开南宁就有接不完的戏拍。”
构建短剧摄制一站式服务链
民国风装潢、20世纪80年代家属院、古风场景、医院病房……广西影视摄制服务中心,各种风格特色的拍摄场景一应俱全。该中心负责人、广西电影集团有爱影业副总经理韦颖倬介绍,今年以来,已有《龙骨焚香》《萨瓦迪卡—泰境奇缘》等40余部长短剧慕名而来,借助这里的场景场地、拍摄器材,以及政策咨询、勘景协助、演员招募、食宿车辆等一站式服务完成摄制。
“微短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我们正依托广西电影制片厂留下的资源,升级搭建更多年代感实景场地。”韦颖倬表示,该中心将持续完善服务链条,匹配产业发展需求。
走进位于南宁市明月湖公园下游东岸的北投·明月荟影视基地,18栋色彩鲜明的都市街景建筑群让人眼前一亮。目前基地已引进广西链影影视、极素光摄影等多家影视专业机构,首年计划拍摄短剧超100部,面向国内外发行3000部剧集。
“未来1—2年内,我们将引进不低于20家影视公司入驻。”该基地负责人、广西北投明月湖公司常务副总黄文峰说,为匹配微短剧的生产周期需求,基地还将建立演员与群演资源库,依托基地资源为剧组搭建发行平台桥梁,孵化更多优质项目。“此外,我们还将联合高校,开展表演培训、影视制作实训、剧本创作等合作。”
以创新之力升级“南宁短剧热”
日前,第三届杭州·微短剧大会发布的《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(2025)》显示,AIGC技术使创作者效率平均提升50%,作品产出频率翻倍,2025年1—8月上线动画微短剧超2900部,AI真人剧成本最低可控制在每分钟1000元左右。
为抢抓技术风口,11月19日,北投·明月荟影视基地内,黄文峰与北京数字光魔、深圳市秀狐科技两家公司代表正式达成合作,一个月之后,一座总面积3950平方米、可容纳1500人的AI虚拟影棚将在此搭建完成。作为广西首个AI虚拟影棚,它将打造一个集人工智能、实时渲染、LED显示等技术的内容生产平台。
“无需离开南宁,即可完成跨地域场景拍摄。”黄文峰介绍,今后使用30米×8米的AI虚拟屏幕,可以呈现雪山、深海、雨林等各种景观,微短剧拍摄周期将大大缩短。
“依托AI技术,微短剧译制实现从简单的翻译到深度本土化的升级,制作效率至少提升60%以上。”周培金透露,AI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全球用户洞察体系,针对不同市场的文化偏好进行内容定制。他们正尝试与东南亚多家内容平台建立战略合作,共同开发融合中国与东盟文化元素的创新内容。
当前,南宁也正借助AI工具抢占动画微短剧赛道。由广西南宁四叶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《“灵柒柒”游八桂》《橘宝游“邕”记》等文旅微短剧,从脚本、文案创作到画面生成,全部由AI完成。
“依托中国—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,南宁将搭建‘人工智能+微短剧’公共服务平台,优化剧本、场景生成及多语言翻译。”对于微短剧行业发展,南宁不仅给予资金支持,更注重技术布局。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春梅表示,下一步,南宁还将紧抓微短剧产业发展热点,打造面向东盟的微短剧产业核心区,助推广西成为微短剧产业高地。(万一鸣 甘艳霞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