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时节,桂林市临桂区茶洞镇的万亩果园里,罗汉果如碧玉缀满藤蔓,百香果散发馥郁香气。
茶洞镇素有“罗汉果原产地之乡”的美誉,镇上1.6万亩罗汉果、近1万亩百香果是当地千户村民的“致富金果”。今年采收季以来,茶洞派出所推行“人防+技防”立体防控模式,为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今年7月,在罗汉果即将进入采收季的关键时期,派出所成立“护果专班”,联合镇政府开展“田间调研”活动,绘制出一张涵盖20余处重点区域的“护果地图”。

茶洞派出所警员手持手电筒穿梭在百香果果园中,细致巡逻,排查可疑情况。廖嘉敏 摄

茶洞派出所警员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安全知识宣讲。韦佶 摄
丰收季,派出所民警、辅警与村级治安志愿者组成宣传小分队,利用农闲时间深入各个果园,通过拉家常、发资料、讲案例等通俗易懂的方式,开展针对性宣传。派出所在果园周边、产销要道张贴了警示标语316条、设置安全提示牌28块,发放安全手册1600余份,把安全知识送到了田间地头。
根据“护果地图”的指引,派出所将辖区科学划分为2个巡逻片区,每日安排4名警力分两组,沿着果园主要道路开展常态化巡逻。在罗汉果、百香果集中成熟的采收高峰期,派出所还在温良、安乐、护山、富合、茶洞等五个主产村委设置了临时执勤点。
派出所还专门制定了“夜间防控专项方案”。今年以来,派出所累计投入夜间巡逻行驶里程超过1.5万公里,排除夜间安全隐患80起。
在传统人防的基础上,科技的力量为果园防控插上了智慧的翅膀。由派出所主导,在30处偏远果园、交界地带等案件易发区域加装了高清红外摄像头,覆盖果园面积超过1200亩。联合各村委在公共果园、共享山路周边补装摄像头12个,覆盖盲区面积500多亩,并推动这些摄像头与派出所平台对接,实现“一方预警、多方响应”。
如今,茶洞镇的果园里已经建成监控点位200余个,1万亩重点果园实现监控全覆盖。所有点位都接入了智能预警系统,能够自动识别可疑人员、车辆,并及时发出预警。今年以来,系统累计发出预警7次,处置效率较传统防控模式提升48%。(吴建林 廖嘉敏)

